Canalblog
Editer l'article Suivre ce blog Administration + Créer mon blog
Publicité
Les Lep
22 février 2012

Changchun : Ecole internationnale

Et voici ce que la presse de Changchun écrit sur l'école que fréquente les enfants suite à la semaine annuelle de découverte organisée pour les enfants chinois :

"Durant cette semaine, les enfants chinois suivent les classes avec les enfants étrangers,  mangent ensemble, jouent, découvrent une langue et des coutumes différentes et les différences culturelles, les enfants chinois sont un sentiment de nouveauté."

Cela n'est pas étonnant vu le style habituel des écoles chinoises dans lesquelles le style militaire et l'autocritique font loi.

En résumé, l'article indique que "les parents étrangers trouvent que les horaires sont trop lourds et les parents chinois voudraient que leurs enfants aient plus de devoirs."

La réalité n'est pas si éloignée que cela.

Les parents étrangers trouvent que les horaires sont trop lourds avec trop de temps laissé à l'initiative personnelle, et que certains cours manquent de rigueur et de discipline et les parents chinois voudraient que leurs enfants aient plus de devoirs (la quantité et le rabachage sont les deux mamelles de l'enseignement chinois).

Conclusion personnelle : Un mélange des deux modes d'enseignement ne serait-il pas la solution ?

Légende des photos :
1)  Classe de mathématiques, les étudiants étudient la théorie des «probabilités». (admirez Etienne en pleine analyse probabilistique à gauche derrière la jeune fille au pull orange.)
2)  
Les leçons de musique : pour enseigner la musique, mais aussi une connaissance de l'histoire.
3) Education physique :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 jouent au basket ensemble. (incroyable!)

Photo_journal_ecole

 

 

et voici le texte intégral en chinois si vous voulez tenter la traduction automatique sur google.

本报记者 肖虹

 

  眼下本地中小学还在放假,而长春美国国际学校却已经迎来了新学期。新学期开学后,这所国际学校的课堂上一下子多了很多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学生——他们是来自本市各中小学的学生,寒假期间应邀体验为期一周的国际教育。这一周,他们和外国孩子一同上课、一同吃饭、一同游戏,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让中国孩子们备感新奇。

  趴地上听课 老师也不批评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南湖大路与东环城路交会处的长春美国国际学校,见到了参加体验活动的这些中国“小鬼当家”。

  在三年级的一个班里,记者遇到已经参加3天体验活动的树勋小学学生王思涵。小思涵兴奋地告诉记者,她很喜欢这所学校,因为“大楼漂亮,教室里有洋娃娃,上课不用手背后脚摆齐”。 王思涵拉着记者参观她的教室,指指地上铺的几条毯子说:“上节课我趴地上听课,老师也没批评我。”

  对此,该校的姜宇老师解释说:“让低年级学生45分钟坐在板凳上是比较难的,也不符合孩子好动的天性,所以学校在低年级的教室里准备了很多小垫、毯子和能灵活摆放的课桌椅,便于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布局课堂,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

  因为这所国际学校是“全英语”的语言环境,考虑到参加体验的中国学生可能会有语言障碍,学校在每个课堂临时增加了两名中国助教,帮孩子们克服语言障碍,适应国际教育课堂。

  老师讲得少 学生动手多

  体验的中国学生发现,国际学校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师配置上与国内学校有很大不同。以下是孩子们总结出的不同点:“我来的第一天就上了节语法课,我们学校没这个课。”“我发现教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是同一位老师,我们学校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这里12点15分上课,我们学校下午1点才开始上课。”“我们的寒暑假都是一个多月,而这里的寒假超短,才3个礼拜,暑假超长,将近3个月。”……

  来自师大附小的体验学生刘亚蕾总结出课堂上的“一多一少”——老师说得少,学生动手多:“这里的老师上课只讲一会儿,剩下的时间让我们分成小组操作教具或者讨论,只要说的内容与课堂有关,上课也可以随便说话。”

  在该校对之前一周体验学生的问卷反馈中,记者发现,100%的体验学生表示“喜欢”这所学校;90%以上的体验者“希望接受国际教育”;在回答“你认为融入国际教育最困难的是什么(多选)”的问题时,体验学生选择最多的是“语言”和“文化习惯差异”选项。

  对于调查结果,有着丰富国际学校教学管理经验的长春美国国际学校校长、英国人布莱恩先生表示,越低年级的体验学生,越能较快地融入国际教育;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体验者容易出现社交障碍,需要更长时间完成从本地教育到国际教育的转换。“一旦完成这种转换,他们的进步非常快。”布莱恩补充说。

  中国家长抱怨没作业

  “老外”投诉放学晚

  送孩子参加体验活动的中国家长也发现了“问题”:“这学校怎么不留作业呢?”

  “很多中国学生家长刚开始都提过同样的问题。”姜宇老师笑笑说,“因为我们的教学内容都在课堂完成了,课后是孩子们自己的时间,他们可以去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去搞社会调查,可以去参加同龄人的社交活动,或者泡在图书馆阅读,总之,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我们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具备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何时何地都是学习。”

  作为一所国际文凭组织(IBO)认证学校,长春美国国际学校全面实施IB课程,而IB课程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看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掌握知识的多寡。目前,全世界的IBO成员校有3100多所。IBO学校也有测验,但大都以做手工(主要是低年级)、搞调查、写论文的方式进行,教师评语常以ABCD的评级出现,并没有国内中小学那样“分分是命根”的咄咄逼人。

  采访中,记者还听说了一件趣事。就在部分中国家长质疑学校不留作业时,一位德国家长却向布莱恩校长投诉,认为他的孩子在校时间过长,导致孩子没有足够时间和自己锻炼。“中国家长担心孩子学得不够,外国家长担心孩子玩得不够,这样看似矛盾的事时有发生。”姜宇老师说。

  国际学校压力小、文凭好混?错!

  了解了这些体验学生的经历,如果你就此判定国际学校学习压力小、文凭好混,那就错了。因为国际教育轻松快乐的只是小学,中学以后的学习压力丝毫不比国内小,甚至还要大些。比如,国际学校学生在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写论文,老师只给你个题目或范围,论点、论据、论证都要独立完成,背景资料要充分,论证要能够自圆其说。到了中学,大部分测验都以课题论文的形式进行,学生为完成一篇小论文,往往需要参阅几十本相关专业书。而国内很多学生到了大学还没写过论文。

  国际教育的压力还来自国外大学普遍实行的“宽进严出”。该校负责留学工作的赵雪老师介绍说,在国内,一名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苦读考入大学,只要不是特别出格,很少有毕不了业的。而在国外,普通大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名牌大学更是“严进严出”,“假如一名学生进入大学后不再努力,很可能修不够学分无法毕业。所以,那种认为国际教育文凭好混的人是完全错误的”。

Publicité
Publicité
Commentaires
Les Lep
Publicité
Archives
Publicité